He write a famous letter 报遗燕惠王书, content copied here.

Original ancient Chinese

臣不佞,不能奉承先王之教,以顺左右之心,恐抵斧质之罪,以伤先王之明,而又害于足下之义,故遁逃奔赵。自负以不肖之罪,故不敢为辞说。今王使使者数之罪,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,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。

臣闻贤圣之君,不以禄私其亲,功多者授之;不以官随其爱,能当者处之。故察能而授官者,成功之君也;论行而结交者,立名之士也。臣以所学者观之,先王之举错,有高世之心,故假节于魏王,而以身得察于燕。先王过举,擢之乎宾客之中,而立之乎群臣之上,不谋于父兄,而使臣为亚卿。臣自以为奉令承教,可以幸无罪矣,故受命而不辞。

先王命之曰:“我有积怨深怒于齐,不量轻弱,而欲以齐为事。”臣对曰:“夫齐霸国之馀教也,而骤胜之遗事也,闲于兵甲,习于战攻。王若欲攻之,则必举天下而图之。举天下而图之,莫径于结赵矣。且又淮北、宋地,楚魏之所同愿也。赵若许,约楚魏宋尽力,四国攻之,齐可大破也。”先王曰:“善。”臣乃口受令,具符节,南使臣于赵。顾反命,起兵随而攻齐。以天之道,先王之灵,河北之地,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。济上之军奉令击齐,大胜之。轻卒锐兵,长驱至国。齐王逃遁走莒,仅以身免。珠玉财宝,车甲珍器,尽收入燕。大吕陈于元英,故鼎反于历室,齐器设于宁台。蓟丘之植植于汶皇。自五伯以来,功未有及先王者也。先王以为惬其志,以臣为不顿命,故裂地而封之,使得比乎小国诸侯。臣不佞,自以为奉令承教,可以幸无罪矣,故受命而弗辞。

臣闻贤明之君,功立而不废,故著于《春秋》;早知之士,名成而不毁,故称于后世。若先王之报怨雪耻,夷万乘之强国,收八百岁之蓄积,及至弃群臣之日,馀令诏后嗣之遗义,执政任事之臣,所以能循法令、顺庶孽者,施及萌隶,皆可以教于后世。

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,善始者不必善终。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,故吴王远迹至于郢;夫差弗是也,赐之鸱夷而浮之江。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,故沉子胥而不悔。子胥不早见主之不同量,故入江而不改。夫免身全功,以明先王之迹者,臣之上计也。离毁辱之非,堕先王之名者,臣之所大恐也。临不测之罪,以幸为利者,义之所不敢出也。

臣闻古之君子,交绝不出恶声;忠臣之去也,不洁其名。臣虽不佞,数奉教于君子矣。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,而不察疏远之行也,故敢以书报。唯君之留意焉。

Translated modern Chinese

well I can’t find a good website online, so this is from Gemini.

好的,以下是《报遗燕惠王书》的译文,希望能帮助您理解乐毅当时的心境和对燕惠王的劝诫:

《报遗燕惠王书》译文

我,乐毅,谨向已故的燕昭王禀告,并呈报给现任的燕惠王:

我这个人原本是微不足道的,才能平庸低下,蒙受先王您不嫌弃我的卑贱,提拔我到显要的地位,让我位列群臣之上。先王您信任我的愚笨,委以我攻打强大齐国的重任。我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如此重大的使命,但感念先王您对我的深厚恩情,不敢推辞,竭尽我的愚昧和忠诚,尽心尽力地去执行。

幸运的是,上天的保佑,加上各位将领的齐心协力,以及燕国上下同心同德,我们的军队才得以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。随后,我率领疲惫的士兵,长驱直入齐国腹地,攻占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。那些坚固的城池纷纷瓦解,强大的军队也土崩瓦解。我得以在齐国境内安抚百姓,稳定局势,使得燕国的威名远播,震慑了其他诸侯国。

这一切的成就,并非我乐毅一人之力所能完成,完全是仰仗先王您英明的决策和正确的战略,以及燕国全体臣民的共同努力。我只是有幸被选中,执行了您的伟大计划而已。

然而,我听说善始者未必善终,这往往是由于中间出现了懈怠和疏失。我担心自己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这份功绩,恐怕会辜负先王您的重托。因此,我小心谨慎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唯恐功败垂成,玷污了先王您的英名。

如今,新王您刚刚即位,就听信了谗言,撤换了我这个无能的将领,而启用了骑劫。我深知自己才能平庸,不足以报答先王的恩情于万一,更不敢奢望在新王您的统治下继续效力。我害怕继续留在燕国,反而会因为过去的功劳而招致祸患,最终不仅辜负了先王的恩情,也损害了燕国的利益。

因此,我不得不选择离开燕国,前往赵国。我这样做,并非是对燕国不忠,而是为了保全自己,避免给燕国带来更大的灾难。我希望新王您能够明察,不要因为一些谗言而损害了国家的大业。

我虽然身在赵国,但我的心依然牵挂着燕国。我衷心希望燕国能够在新王您的英明领导下,国泰民安,日益强盛。如果将来燕国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,我仍然愿意尽我的绵薄之力。

最后,我再次向先王禀告我的心迹,并希望新王您能够以史为鉴,任用贤能,避免重蹈覆辙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宽恕,更是对燕国百姓的福祉负责。

乐毅顿首再拜。

简要总结信中的要点:

  • 感念先王知遇之恩: 乐毅首先表达了对燕昭王的感激之情,强调自己能够取得如此成就,完全是仰仗先王的信任和支持。

  • 陈述伐齐功绩: 他简述了自己率领联军攻打齐国所取得的巨大胜利,并强调这并非个人之功。

  • 表达功高被忌的担忧: 他暗示自己担心功劳太大,会引起新王的猜忌。

  • 解释离开燕国的原因: 他解释自己离开并非不忠,而是为了避免可能的祸患,并希望新王能够明察。

  • 表达对燕国的忠心和期望: 即使身在赵国,他仍然心系燕国,希望燕国能够繁荣昌盛。

  • 劝谏燕惠王任用贤能: 他委婉地劝告燕惠王要吸取教训,不要听信谗言,要重用贤能之士。

这封信言辞恳切,情理兼备,充分展现了乐毅的忠诚、智慧和无奈。它也成为了后世君臣关系的一面镜子。